时间:2025-05-26 12:02:56 作者:为民企融资搭桥梁畅渠道 浏览量:92547
为民企融资搭桥梁畅渠道(财经眼·为民营经济增动力)
滴答一秒钟,能旋转360度!位于西安高新区的西安中科立德红外科技有限公司里,新投产的“玄武”系列反无人机光学雷达正在快速旋转着进行模拟测试。
“这款设备采用了多波段光学复合探测、全方位搜索、智能识别跟踪等技术,能够对无人机、飞鸟、风筝、气球等空飘物进行自动搜索跟踪,识别精度可达90%以上。”公司董事长刘伟说。
光学技术也能应用于日常生活。“看,我们这款红外夜视摄像头能够在全黑环境下清晰成像,与AI算法结合应用于车载辅助驾驶系统后,在夜间、雾天以及强光眩目等复杂路况下,能为驾驶员呈现明亮清晰的路面情况。”刘伟介绍。
作为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孵化的民营企业,今年是中科立德成立的第十年。“从初创期走到成长期,这几年明显感觉到对资金的需求更加快、频、急。”公司财务总监张秦猛说。
去年底,中科立德就遇到了资金的“坎儿”——3000万元贷款马上要到期,但由于客户回款周期延长,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浦发、兴业等多家银行了解到我们的困境后都提供了无还本续贷服务,帮助公司缓解了资金周转困难,避免不良信用记录的产生。”张秦猛说。原来,去年金融监管总局优化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政策,将续贷对象由原来的部分小微企业扩展至所有小微企业,并调整风险分类标准,提升商业银行开展无还本续贷业务的意愿,政策的优化助力中科立德渡过资金难关。
今年,新的挑战接踵而至。“原材料价格上涨,加上多个型号项目进入量产阶段,资金压力陡增。”张秦猛说。
金融机构敏锐地“捕捉”到了企业需求。“我们马上组建了专业服务团队。”中国农业银行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高新分行科技普惠金融服务中心负责人杨泽惠介绍,此前他们在“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中与企业建立了联系,之后形成了常态化的走访,随时跟进了解企业发展情况。
“千企万户大走访”来源于一项协调工作机制的建立。去年10月,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召开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动员部署视频会议后,陕西省迅速建立省、市、县三级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部署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
“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的主场在区县,通过走访全面摸排企业融资需求,金融机构积极对接融资,统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以推动金融惠企利民政策触达‘最后一公里’。”陕西金融监管局普惠金融处负责人畅小艳说。
桥梁搭建好了,渠道畅通了,金融“活水”更好地流入小微企业。农行西安高新分行的专业团队对中科立德提交的资料进行严格审查并赴实地考察后,为中科立德及其子公司提供合计2000万元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并在一周内完成贷款审批及放款。
“为更好服务民营科技型企业,农业银行创新推出专属信贷服务体系工作方案。”杨泽惠介绍,科技型企业专属信贷服务体系围绕企业科技属性,不再“盯着”固定资产等传统的抵押物,而从技术转化能力、研发实力、专利资质等多个维度评价科技型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将创新实力转化为企业信用。
“从提交材料到资金到账仅5个工作日,这笔钱帮我们稳住了供应链。”张秦猛说。
不仅是中科立德,自陕西省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成立以来,全省各地累计走访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经营主体221万户,其中小微外贸企业实现走访全覆盖,银行向“推荐清单”内经营主体新发放贷款1538.91亿元,获贷率超过90%。
除了融资更便利,张秦猛还明显感到融资成本的降低。“为了扶持科创小微企业,农行西安高新分行还给了我们优惠利率,这笔贷款的利率较市场水平低1.5个百分点,年资金成本能够降低30万元。”张秦猛说,这让企业更有底气加大研发投入。
近期,一揽子金融政策出台有望进一步推动企业融资成本的降低。“降准降息同步实施,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有利于带动实际贷款利率下行,同时我们将积极运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支农支小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为企业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杨泽惠表示,农行西安高新分行正计划为该企业增加授信。
“从初创时营收刚过600万元到去年实现营收1.8亿元,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刘伟说,企业下一步爬坡的着力点是将红外热成像技术与互联网、人工智能相结合,将红外产品深入智慧城市、智能楼宇、车载辅助以及医疗等领域,需要更多资金支持技术突破和融合。
金融机构与企业“同频共振”。“我们将持续跟踪企业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的进展,并与农业银行子公司农银投资等开展投贷联动,通过股权投资等服务为企业融合创新提供充足给养。”杨泽惠说。
“我国民营企业占小微企业的比重超过90%,支持小微企业就是支持民营企业,做好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不仅是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更是稳增长、稳就业、稳预期的重要举措。下一步,我们将着重摸排科技型中小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外贸企业和农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将政策红利更快更精准地传导至经营主体。”陕西省发展改革委财金处负责人陈明喆说。
本报记者 张丹华
《人民日报》(2025年05月26日 第 18 版)